吉林省实验中学简介
吉林省实验中学坐落在交通便利、风光旖旎的南湖之滨,创办于1948年,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创办的第一所公办中学。60多年来,省实验中学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,在吉林省基础教育战线上发挥着示范校、实验校、中心校的作用,为国家和民族培育了5万多毕业生,他们当中有政坛精英、军界翘楚、科学巨匠、商界骄子、文艺明星,分布在世界各地、工作在各个领域,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、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辛勤工作,做出巨大贡献。学校先后三次被授予“全国文明单位”,曾荣获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学校”等荣誉称号。
理念·价值·目标
立意高远,理念前瞻,文化育人。学校恪守“以学生发展为本,为学生终生奠基”的理念,着眼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栋梁之才,为个体一生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。
学校以“激励教育”作为核心办学思想,一方面,强调基础扎实,学校以德育为首,教学为中心,牢牢抓住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,实施以加强“五个建设”为载体的教育质量工程:课程建设,搭建优质学习平台;班级建设,创设良好育人氛围;课堂建设,建构高效课堂机制;自习建设,培养自主学习能力;教研建设,提升队伍育人水平,“五个建设”齐头并进;另一方面强调特色彰显,胸怀公平理想、用“大”字书写教育,目标彰显大气,方法遵循大道,过程体验大美,内容承载大爱,结果集显大成。
在办学实践中,省实验师生积淀了厚重的文化:“笃学、践形、求是、创新”的校风,“严谨、多思、善诱、精深”的教风,“刻苦、灵活、互助、进取”的学风。凝练了富有正能量的价值取向:“唯旗誓夺,追求卓越”生活态度,“严而有格,爱而不纵”师生关系导向,“教育即生活”的事业认同感和“勇敢、坚强、感恩、奉献、担当”的学生素质定位。
省实验中学整体办学目标定位是:“做学生喜欢的教师、建家长信任的学校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”;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是: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“基础扎实、特长明显、身心健康、素质全面、勇于实践、善于创新的对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优秀人才”。
硬件·师资·管理
一流环境,名师云集,管理高端。学校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5.3万平方米。学校楼群建筑古朴大气、庄重典雅。拥有国际化标准的田径场,设备齐全的实验室,典藏丰富的图书馆,集体操、游泳、钢琴、篮球、田径等场馆于一体的体育艺术中心,通畅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中心,现代高端的电子办公和教学平台,以及优质安全的餐饮、住宿等后勤保障。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“长春市花园式示范学校”。
学校拥有一支在全国知名,在省内有影响力的教师队伍,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勤勉务实、富有爱心;年龄结构、职称结构、名师结构、学历结构,正态分布,优势凸显;其中特级教师10人,国家级骨干教师26人,省级学科带头人、省级骨干教师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教师总数70%,获得博士、硕士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%。学校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,名师辈出、新秀绽放、广受关注。卢军良、赵忱、高立东、张秀萍四个“吉林省名师工作室”在全省发挥辐射作用;学校教师每年有百余人次在国家、省级、市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;各学科各年段老师均有丰富的高考指导经验,并在省、市或更广区域内历年高考模拟命题中发挥核心作用。
学校强调向管理要质量,实施精细化管理。在教学管理工作中,凸显教研组、备课组的力量,优化教学行为,大兴教研之风,集体备课规范严格、教学研讨教学相长、考试评价客观有效,各项工作求新求变、卓越扎实,学习氛围浓郁,教学质量不断攀升。德育管理中,学校按着“每个学生都是道德成长的主体、每个教师都是德育管理者”的工作思路,在管理上强调由规矩方圆到人文熏陶、由制度约束到深入心灵、由被动调整到自主成长,严抓校园秩序、强化文明素养、关注团队成长、着力学风建设。
课程·学习·生活
课程完备,学会学习,自觉成长。学校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需要,有效实施国家课程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、科学引进国际课程。依据学生特长和发展潜能,组建数理实验班、潜能培育班、科技创新班、国际教育班等特色班,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;学校还先后与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日本等国家的中学和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,互派师生交流学习,国际合作,求远于世界,为学生搭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。
学校把学习方法作为一门必修课程,强调学法交流和学风营建,面向全体同学、兼顾个体差异,用科学的手段保护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,同时以激励、训练和量化考核强化学生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。学校以激励为促学的主要手段,实施校长奖学金制度,设计笃学求是“励志奖”、坚韧砺行“勤奋奖”、志存高远“求学奖” 、“雏鹰奖”等奖项,既是对学优者的奖励,更是对全体学生的激励;此外还与社会公益力量合作,设立国家助学金、宏志班助学金、建行成长计划奖学金、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滋蕙计划奖学金、雨润计划奖学金等多项助学促学项目。
学校遵循“教育即生活”的理念,开发出一系列吉林省实验中学品牌载体:杰出中学生表彰,践行激励教育;公益捐助,彰显爱的教育;疏散演习,体验生命教育;科创竞赛、探索创造教育;军训与劳技,推进阳刚教育;学风建设,感受自觉教育。飞雪迎春艺术节、金秋体育节、班团会、读讲报等各种活动异彩纷呈;学生会、花蹊报、广播站、文学社、动漫社、合唱团、百度志愿者社团、商社等20多个社团助推成长。学生在丰富多元的学习生活中,夯实基础、陶冶情操、快乐生活、自主成长。
高考·竞赛·素养
问鼎高考,竞赛领先,品学兼顾。校高考升学率一直位居省内前列。在历届中高考中,涌现出富雷、徐敬华、姜博、王珺、乔健等高考状元,涌现出王雨阳、李盼、孙兆、宗泽宇、徐硕、张尧、王宏喆等一大批全面发展、特长明显的典型。学校成为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大、复旦大学、中国人大等39所重点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校。成为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韩国、新加坡、丹麦、台湾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数十所世界知名学府的优秀生源校。
学校科技创新教育,全国领先。学校拥有国内最优秀的科技创新教师团队和最科学、系统的创造教育课程,青少年科技创新始终保持全国领先的地位。获得省级以上奖牌数为280块,获得省级以上奖励项目数约为210项,国际奖牌14块。其中,张格格同学荣获“第19届国际机器人大赛”金牌,是东北三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,2013年3月,巴音朝鲁省亲自为张格格同学颁奖;2013年底,在全国“明天小小科学家”活动中,我校选手宫诗林再夺金牌。自2010年“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省长奖”设立以来,我校先后有17名同学获奖,其中省长奖6人、省长鼓励奖11人,累计获得奖金57000元。体育竞技比赛中,我校男子篮球队囊括了2013我省全部篮球赛事第一名,获“全国重点中学篮球锦标赛”冠军;在“亚洲第一届中学生田径锦标赛”上,张歌同学获得铜牌。通过科创竞赛和体育竞赛,每年学校都为国内外知名高校输送一大批优秀青年。
“成人”与“成才”并举,高考升学与素质提升齐抓,每年学校都有5000余人次的同学受到省、市、学校授予的表彰;学校每年都有近20名高三年级的优秀学生在毕业前夕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,成为青年学生的佼佼者。目前已有244名同学在校读书期间加入党组织。
安全·服务·保障
为了确保全校师生在校安全,学校建立起了高端先进电子安防平台,300多个摄像头对整个校园、教学楼全覆盖;同时,学校与市保安公司合作,聘任训练有素的专业保安,加强科学人防。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衣食住行方面的一切便利,学生食堂安全卫生,营养餐搭配均衡;班车进校园,专线覆盖长春市所有街路;宿舍干净整洁、管理细致。